第207期. 發報日:2019/04/03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取消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99歲國醫大師無病到天年的養生秘訣》即透過當代中醫大師以一生的摸索與實踐,傳授一套養生與養心的方法。想要遠離病痛、擺脫生活習慣病的折磨,就要懂得節制飲食、做好脾胃調理、改正不良習慣,同時順應四時變化規律作息,讓心情時時保持舒暢,如此一來即便罹患疾病,也能透過自然之法戰勝病魔,重新找回神寧氣足的人生,活得健康又長壽。


 

盲目用藥,治病變成了致病

古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中醫區分的辛、甘、酸、苦、鹹五味中,藥品的味道為什麼都偏苦呢?其實,我們的身體在很多時候都可以本能地選擇自身需要的東西。當身體的元氣或者氣血津液失去平衡的時候,它能通過對不同口味食物的偏好而自動調節,例如餓了就會喜歡偏甜的食物,酒醉了會喜歡偏酸的食物,這就是身體的智慧。苦味則是我們的身體最排斥的口味,因為人體在長期進化過程形成了口味偏好,對於苦味物品的判斷就是:這是不適合食用的東西。但是當人體處於疾病狀態時,就會對苦味的味覺有所變化或感覺不到那麼苦。

藥物入口,首先進入胃。中醫說「是藥三分毒」,這個毒指的是中藥藥物寒熱性質的偏頗,正是因為這種寒熱偏頗的藥性,才能用來調節糾正我們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疾病。但是用之不當,用之過久,用時不考慮脾胃功能的健全與否,反而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損傷脾胃,不利於慢性疾病的長期治療。所以醫生在開藥的時候,一般都會囑咐病人在飯後吃藥,就是為了減少藥品對於脾胃的傷害。中藥雖然藥性平和、毒副作用較小,但其中一些性寒、味苦的中藥,如果長期服用,也容易傷及脾胃。而西藥中的抗生素類藥品是最傷脾胃的。

服藥損傷了脾胃,又進一步引發其他毛病;而脾胃功能不好,又會使藥品無法吸收。所以說,在治療其他腑臟的疾病時,也要時刻注意調理脾胃。

就以急性肝炎為例,急性肝炎為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急性肝炎,很多都是由於濕熱蘊結在脾胃,阻礙了肝膽正常的升降功能而造成的。很多醫生一看到「肝炎」的「炎」字由兩個「火」字組成,就只看到火熱為患的一面,使用大劑量的苦寒藥,忽視了人體做為一個整體,各腑臟之間的陰陽平衡和升降出入。結果就是病人的病情沒有起色,甚至藥後病情加重的也不乏其人。

【以上內容取自《99歲國醫大師無病到天年的養生秘訣》】

疑難病,先用調理脾胃的茶飲秘方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消化吸收的場所。現在很多人說「缺什麼,吃什麼」,例如很多人都說自己缺鈣,然後吃補鈣的藥品或食物。可是不能忽視了脾胃納化的作用。胃主納,脾主化,人體缺什麼的關鍵,在於您脾胃功能的消化和吸收。若胃不能吸收,你吃再多也無益。就以鈣而言,食物中的鈣元素是充足的,問題在於脾胃能否很好地吸收利用。
人體失去了平衡,我們需要通過藥物讓人體恢復正常,而藥物也需要通過脾胃才能進入人體發揮作用。如果脾胃虛弱,不勝藥物,那麼吃什麼都沒用。人體對抗疾病,要靠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如同作戰一樣,後方要向前方輸送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才能幫助前方打勝仗,脾胃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身體的其他機能才能正常運轉,為我們的健康發揮效用。
調理脾胃最關鍵的是調理脾胃的氣機升降。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升,指經過消化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脾的功能向上,向全身輸出,才能使周身各處得到營養的補給,換句話說,又可稱之為脾主升清。降,指胃腸由上而下的蠕動作用。通過這種蠕動作用,幫助消化吸收,最終將消化物的殘渣做為糞便排出體外,也可稱之為降濁。這種向上輸送精微向下排出廢濁的相輔相成的相反作用,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但是這種基本的上下運動形式,由於長期自身飲食不節,或精神因素,或神經系統的失調,或各種疾病的影響,最容易受到損傷而停滯不動,表現有胃中堵悶,食欲下降,胃中飽滿,呃逆,噁心,腹脹,腹痛,排便困難。久而久之就會身體消瘦,疲乏無力,面色萎黃,言語無力。這樣的功能性障礙,不僅會使得脾胃臟器受損,還會進一步誘發其他臟腑疾病。
因此各種虛弱的病症,並不能單純進食補藥,因為我們的目的不能僅僅針對身體虛弱,缺什麼補什麼,關鍵是如何恢復脾胃正常的升降運動功能,消除影響升降功能的各種因素,恢復脾胃生產精微,排泄廢濁的作用。如同一個家庭,父母期望子女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不惜投資,創造各種學習條件,但是子女自身缺乏主觀能動性的話,即便提供再優越的條件,也很難有良好的效果,治療也是這個道理。

【安養天年的更多秘訣】https://bit.ly/2RfSss2

【以上內容取自《99歲國醫大師無病到天年的養生秘訣》】


 

99歲國醫大師無病到天年的養生秘訣:行醫70年,高齡99歲,耗時3年彙整,《除身體的濕》國寶中醫首度公開獨家養生筆記!

路志正 ◎著

十分病,三分治,七分養!
脾胃好,人不老,病不擾!


 
-------------------------------------------------------------------------------------------------------------------------------------

行醫70年,高齡99歲,耗時3年彙整,
《除身體的濕》國寶中醫首度公開獨家養生筆記!

我已經九十多歲了,現在還每天都在醫院給病人治病,很多來找我看病的老人都問,路老啊,你身體怎麼這麼好啊,是不是有什麼秘方?長壽其實沒有所謂的秘方,我跟很多老年病人都說,一定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當身體有一點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就要找出原因來,並且要根治它。任何大病都是從小病來的,防微杜漸,你說人還能不長壽嗎?願我們大家都能無病到「天年」。
――國醫大師 路志正

人的「天年」先天本可達到120歲以上,卻因為後天的影響,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想要活得長壽,並且「無病到天年」,關鍵就在於調理「脾胃」!
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先天不足,可以透過調理後天的脾胃來彌補。只要跟著國醫大師運用常見的食物和藥材,學會節制飲食、改正不良習慣,同時順應四時變化規律作息,讓心情時時保持舒暢,就能擺脫癌症、中風、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失眠、水腫、便秘、濕疹、不孕、肥胖……等文明病的折磨,即使患病,也能透過自然的方法痊癒,找回神寧氣足的健康人生!

-------------------------------------------------------------------------------------------------------------------------------------
路志正
 


生於1920年12月21日,河北城人。

中南海首席國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中央保健工作頒授「突出貢獻獎」與「傑出專家」,並獲首批中國衛生部「國醫大師」稱號,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終身成就獎」。現為北京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指導教授與資深研究員。

幼承家學,從伯父路益學習中醫,繼拜山西鹽城名醫孟正已為師,後進入河北中醫專科學校就讀。畢業後行醫、執教70餘年,培育無數中醫人才。

他擅長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與身心同治,提出脾胃和溫病學說,臨床重視濕邪,強調用藥輕靈活潑,提倡疑難病綜合治療,是當代中醫界備受尊崇的雜病聖手。

   
◆◆◆ 前期電子報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