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期. 發報日:2016/12/07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取消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舉凡是人都會有憂鬱的情緒,例如上班族的「週一症候群」,許多人到了週日晚上就悶悶不樂,如果這樣的情緒不斷持續長達數週或數個月,並且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與干擾,例如開始出現臥床不起、常常無法出門去上班上學,進而影響工作或課業表現,甚至到了被公司開除、被學校退學的程度,這時就要思考,這可能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情緒低落,而是罹患了「憂鬱症」。

當日常生活不能正常運作,人就會感到困擾和痛苦,此時若沒有及時處置,往往會加速病況惡化,嚴重者可能走上自殺一途。憂鬱症病患一直都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如果身邊有人出現憂鬱症狀,不妨多留心、給予關懷,並且適時地提供幫助,避免憾事發生。

 

看對科,才能對症下藥

憂鬱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感覺憂鬱」確實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但並不代表真的是憂鬱症。一個人會有憂鬱的情緒、行為等症狀是正常的,例如失戀或有工作壓力時,一定會有心情不好、提不起勁的感覺,不過還不到「生病」的程度。憂鬱「症」是一種病,會造成生活功能障礙,除了讓人不快樂,感覺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之外,還會合併激動、不安、焦慮、失眠等狀況。此外,人類的身、心是合一的,大腦會將其整合在一起,所以憂鬱症也可能引起諸多身體不適症狀,例如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心悸、腸胃蠕動差、便秘、全身無力及痠痛等情況。憂鬱症除了造成生理功能障礙之外,胃口也會發生變化,有些人會厭食、吃不下飯,但也可能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有些憂鬱症嚴重的病患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因為大腦的認知部分產生了負面想法。
憂鬱症是一個症候群,擁有很多症狀同時出現的特性;正因為如此,精神科醫師在確認診斷前,都會先排除病人的憂鬱是否為身體疾病、腦功能障礙,或其他原因造成。有時某些藥物,如治療腸胃問題的用藥,也可能吃了坐立不安導致憂鬱。
由於憂鬱症表現出來的樣貌是多樣化的,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因此憂鬱症病患可能四處看病,每科都去掛號,逛遍了各家醫院卻找不到病因,病情自然也沒有辦法獲得改善。當他們處於憂鬱、絕望的情緒之下,當下可能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此時更需要周圍的人協助。親友的支持對憂鬱症病患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必須發揮同理心,多傾聽、多陪伴,並且陪伴他們就醫。
憂鬱症表示病患的生理及心理都生病了,此時需要勇於面對它,才知道如何走出來。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認識它。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憂鬱症,只要及早接受專業治療,都有痊癒的機會。這也是我們撰寫本書的目的,希望讓社會大眾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知。

◎有關去汙名化之網路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8psBAYy1Q

很多時候,只要早點求助醫療的資源,或是身邊的人多付出一分注意,憂鬱症患者的命運就可以得到改變。這也是我們一直呼籲的,憂鬱症越早發現、越早就醫越好,不但痊癒的機會高,病患也有更多機會及早回歸生活常軌,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以上內容取自吳佳儀、李明濱《解憂診療室》】

「心情溫度計」幫助你檢視情緒狀態

很多人身陷憂鬱風暴而不自覺,為了讓大家都能找出自己的情緒問題,我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發展出簡式健康量表,俗稱「心情溫度計」(The Five-item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BSRS-5),幫助民眾學習自我觀照心理健康的變化。
只要藉由短短五個題目的評估,就可以檢測自己在最近一周以來,心情是否處於低落狀態,或是心理困擾程度為何,甚至有沒有自殺風險。

心情溫度計                     每週自我檢測簡式健康量表

請您仔細回想,在最近一星期(包括今天)中,下列這些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然後圈選一個最能代表您的感覺的答案。

 

完全沒有

輕微

中等程度

嚴重

非常嚴重

1.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

0

1

2

3

4

2.感覺緊張不安

0

1

2

3

4

3.容易苦惱或動怒

0

1

2

3

4

4.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0

1

2

3

4

5.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0

1

2

3

4

★有自殺的念頭

0

1

2

3

4

得分與說明

前五題總分
0-5分:為一般正常範圍。
6-9分:輕度情緒困擾,建議找家人或朋友談談,抒發情緒。
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紓壓管道,或接受心理或精神醫療專業諮詢。
15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建議諮詢精神科醫師,接受進一步評估。
*有自殺的念頭*
本題為附加題,若前五題總分小於6分,但本題評分為2分以上(中等程度)時,宜考慮接受精神科專業諮詢。

有的人可能不易用分數評估該問題帶來的困擾程度,因此心情溫度計也發展出快篩版本,將原來的五個題目改為是非題,變成簡式健康檢核表(The Revised Five-item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BSRS-5R)。簡式健康檢核表適用於廣大的社區族群與臨床個案,能提供相關人員更快速簡短的篩檢,以便早期發現身心健康方面需要幫助的人,進而轉介到相關的醫療單位,進一步評估與診斷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與自殺風險的可能性。

心情溫度計                      【快篩版本】

請您仔細回想在最近一星期(包括今天)中,這些問題是否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然後圈選出您的答案。

 

完全沒有

相當困擾

1.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

0

1

2.感覺緊張不安

0

1

3.容易苦惱或動怒

0

1

4.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0

1

5.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0

1

★有自殺的想法

0

1

前五題總分
0-3分:為一般正常範圍,表示身心狀況適應良好或輕度困擾,建議尋求抒壓管道。
4-5分:中重度情緒困擾,建議接受心理專業或精神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診治。
*有自殺的想法*
本題為附加題,若前五題總分小於3分,但本題評分為1分(具自殺風險)時,宜接受精神科專業諮詢。

定期測量自己的心情溫度,就如同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般重要。建議大家,試著畫出屬於自己的「心情曲線」。每個人情緒的起伏狀態不同,有的人基準點較高,面露愁容就已經是心情不好;而有的人基準點較低,可能嚎啕大哭才是感覺悲傷,所以與自己比較才是最準確的。
如果發現心情長時間處於個人曲線的低點,也要懂得尋求協助,學生可以找學校輔導室老師,成人則可以找心理師諮詢或到精神科求診。

【以上內容取吳佳儀、李明濱《解憂診療室》】


 

解憂診療室

吳佳儀、李明濱 ◎著

今天心情不好嗎?
失眠、緊張、悲觀、容易動怒……
是憂鬱的前兆,還是你的心發出了求救訊號?


 
-------------------------------------------------------------------------------------------------------------------------------------

醫療奉獻獎得主、最權威的「生命守門人」& 自殺防治專家、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攜手陪你走出情緒低谷,重拾樂活人生!

上有高堂,下有幼兒,無法退休的「三明治世代」;飽受失眠困擾,濫用安眠藥成癮的單親媽媽;失業背債,妻離子散,醉看人生的中年男子;為強迫症所苦,事事力求完美的工程師;經常忘東忘西,還因為妄想症而出手打人的老太太……

他們努力生活,卻都被無可名狀的「憂鬱」給擊垮。憂鬱症已被公認為21世紀造成人類失能的第2大原因,全世界每4秒就有1個人自殺未遂,每40秒就有1人自殺身亡,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而其中80%都與情緒障礙症有關,特別是憂鬱症!

但憂鬱症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誤解與迷思,造成大多數患者拒絕或延誤接受治療。本書即透過13個臨床真實故事,從最常見的失眠症、適應障礙症、恐慌症、飲食障礙,到強迫症、酒精與藥物濫用、失智症與自殺議題,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憂鬱症的各種樣貌和治療方式。書中並附有「心情溫度計」,讓大家可以簡單地自我檢測自己和周遭親友的情緒狀況,只要以同理心好好認識、勇敢面對,每個人都能走出憂鬱的低谷。

-------------------------------------------------------------------------------------------------------------------------------------
吳佳儀、李明濱
 

吳佳儀 副教授

現任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副教授、臺大醫院護理部兼任督導長、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以及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專長為精神衛生護理、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及自殺學相關研究,長年致力於自殺防治及心理健康促進之教學與服務,近年來著重在臨床重度憂鬱症患者之「社區再融入」模式建構與發展,並發揮自殺學專業背景,走訪各縣市自殺防治前線業務,積極投入跨領域精神醫療與校園心理衛生教育訓練工作。

吳老師具有豐富的社區與臨床憂鬱症患者照護經驗,曾擔任科技部多項研究計畫主持人,主題涵蓋提升醫院跨科護理師自殺風險評估能力、臨床病患心理健康求助行為,以及大學生壓力管理影響因子探討。她亦將研究成果延伸至大學通識教育,自2014年起開設創新之「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大學通識課程,積極培育大學生成為生命守門人,守護校園心理健康。近五年內已有逾30篇同儕審查之國外學術期刊論文(第一或通訊作者),同時積極發表有關自殺危險因子(情緒障礙症、老人自殺、媒體影響力、網路霸凌等)、自殺保護因子(自殺風險評估、自殺防治醫學教育等)以及心理健康相關主題文章。

李明濱 教授

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現任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及職能治療學系、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教授、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兼心身醫學科主任、衛生署「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醫學教育》雜誌主編。

曾任中華民國精神醫學會理事長、亞洲暨大洋洲醫師會聯盟(CMAAO)會長、世界醫師會(WMA)醫學倫理委員會顧問、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臺北市醫師公會顧問、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臺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等。

曾經榮獲總統府建國百年授勳專案三等景星勳章、行政院衛生署二等獎章、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貢獻獎,並六度獲選臺大醫學院教學優良教師、二度獲選臺灣大學教學傑出教師及教師社會服務傑出獎。他推動臺大跨科整合的照會醫學制度和醫學教育改革,921地震後更積極成立「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及「臺灣自殺防治學會」以整合精神醫學資源,在臺灣身心醫學領域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發表學術論著五百餘篇。

   
◆◆◆ 前期電子報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