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期. 發報日:2016/11/30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取消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舉凡是人,都會有憂鬱的情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併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現代文明病,其衍生的後果不容小覷!但憂鬱症除了患者自身痛苦之外,也會對周遭的人造成莫大的壓力。而處處小心翼翼的結果,最後可能所有人都被憂鬱風暴擊垮!那麼面對憂鬱症,難到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台灣精神醫學權威李明濱教授與自殺防治中心吳佳儀副教授藉由《解憂診療室》,希望告讓大家:哭泣不代表軟弱,憂鬱也並非不懂調適壓力,當我們因情緒問題而感到痛苦時,可能就是身體想要告訴大腦:這座人體工廠出了問題,需要加以檢測或維修了!

 

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憂鬱症

四十年前,在精神科還不普及的年代,選擇精神科為終身職志,往往會被親友質疑:「唸了那麼久的醫學院,為何不當一名可以救人一命的醫師呢?」
事實上,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憂鬱症也是會致命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死於自殺,其中85%都跟憂鬱症有關。而只要有一個人自殺,平均會有六個家屬因此遭受身心創傷,憂鬱症衍生的後果不容小覷。
有個朋友曾提出這樣的疑問:「精神科瘋子很多嗎?」
「瘋子不多,但是有壓力的人很多。」我說。
「原來精神科也會看壓力喔?」
「對啊,我就是看心理壓力的。所以,離婚有壓力的人會來看我,失眠睡不好也可以來看我,甚至中風也可以來看我!」簡單的短短幾句話,就足以讓一般人了解精神科沒什麼可怕;不只是精神疾患,連常見的睡眠問題、壓力問題,也都在精神科診療的範疇之中。
在引發憂鬱症的原因之中,壓力並非最直接的唯一因素,不過,卻常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界各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名患者可能有憂鬱症狀。在台灣,憂鬱症的盛行率並不亞於世界各國,但令人擔憂的是,僅有約20%的患者會求助精神科,呈現「高盛行率、低就診率」的現象。很多人寧願到其他科看診,也不願踏進精神科的大門,擔心承受旁人的異樣眼光。他們深受憂鬱情緒所苦,卻害怕被視為軟弱、抗壓性低、不夠堅強,因而羞於求助他人,或一味壓抑情緒,這也是憂鬱症就診率無法提升的一個常見原因*。
哭泣不代表軟弱,憂鬱也並非不懂調適壓力,當我們因情緒問題而感覺痛苦時,很可能就是身體所發出的一個警訊、一個求救訊號,在告訴大腦:這座人體工廠有某個部門出現問題,必須加以檢測或維修了。

【以上內容取自吳佳儀、李明濱《解憂診療室》】

檢視憂鬱症的九大症狀

要確診憂鬱症,無法只靠單一症狀判定;一般來說,需要符合下列九大症狀中的五項以上:
1、在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時間感到難過。
2、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
3、體重減輕(在非節食時)或體重增加。
4、睡得太多或太少,或是過早醒來。
5、總是覺得疲累和虛弱。
6、缺乏自我價值感、有罪惡感或無望感。
7、常常易怒和坐立不安。
8、在集中注意力、作決定或記憶事物方面有困難。
9、反覆出現想死和自殺的想法。
一旦出現五項以上症狀,並且狀況持續至少兩週,經由專業醫師的診療與會談後,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此外,憂鬱症還有一項特性,就是出現「不同區域的身體疼痛」,它們看似與憂鬱情緒毫無關聯,但在臨床上的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憂鬱症會以莫名的身體疼痛來表現;尤其當病人同時有其他身體疾病時,憂鬱症也比較不容易診斷出來。
有的病人因為全身不舒服、痠痛或疼痛,去醫院做檢查,卻始終找不出原因,直到與精神科醫師談過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憂鬱症作祟。當病患最終得知自己罹患的是憂鬱症,並非什麼怪病時,反而能夠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坦然去面對。
醫師在診斷憂鬱症時還有一個衡量標準,那就是對於病患的生活,是否已經造成了「功能損害」?例如:臥床不起、常常無法出門去上班上學,因而影響工作或課業表現,甚至到了被公司開除、被學校退學的程度,這樣就已是嚴重的功能損害。
當日常生活不能正常運作,病人會感到困擾和痛苦,若沒有及時處置,往往會加速病況惡化,嚴重者可能走上自殺一途。憂鬱症病患一直都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如果身邊有人出現憂鬱症狀,不妨多留心、給予關懷,並且適時地提供幫助,避免憾事發生。

【以上內容取吳佳儀、李明濱《解憂診療室》】


 

解憂診療室

吳佳儀、李明濱 ◎著

今天心情不好嗎?
失眠、緊張、悲觀、容易動怒……
是憂鬱的前兆,還是你的心發出了求救訊號?


 
-------------------------------------------------------------------------------------------------------------------------------------

醫療奉獻獎得主、最權威的「生命守門人」& 自殺防治專家、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攜手陪你走出情緒低谷,重拾樂活人生!

上有高堂,下有幼兒,無法退休的「三明治世代」;飽受失眠困擾,濫用安眠藥成癮的單親媽媽;失業背債,妻離子散,醉看人生的中年男子;為強迫症所苦,事事力求完美的工程師;經常忘東忘西,還因為妄想症而出手打人的老太太……

他們努力生活,卻都被無可名狀的「憂鬱」給擊垮。憂鬱症已被公認為21世紀造成人類失能的第2大原因,全世界每4秒就有1個人自殺未遂,每40秒就有1人自殺身亡,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而其中80%都與情緒障礙症有關,特別是憂鬱症!

但憂鬱症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誤解與迷思,造成大多數患者拒絕或延誤接受治療。本書即透過13個臨床真實故事,從最常見的失眠症、適應障礙症、恐慌症、飲食障礙,到強迫症、酒精與藥物濫用、失智症與自殺議題,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憂鬱症的各種樣貌和治療方式。書中並附有「心情溫度計」,讓大家可以簡單地自我檢測自己和周遭親友的情緒狀況,只要以同理心好好認識、勇敢面對,每個人都能走出憂鬱的低谷。

-------------------------------------------------------------------------------------------------------------------------------------
吳佳儀、李明濱
 

吳佳儀 副教授

現任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副教授、臺大醫院護理部兼任督導長、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以及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專長為精神衛生護理、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及自殺學相關研究,長年致力於自殺防治及心理健康促進之教學與服務,近年來著重在臨床重度憂鬱症患者之「社區再融入」模式建構與發展,並發揮自殺學專業背景,走訪各縣市自殺防治前線業務,積極投入跨領域精神醫療與校園心理衛生教育訓練工作。

吳老師具有豐富的社區與臨床憂鬱症患者照護經驗,曾擔任科技部多項研究計畫主持人,主題涵蓋提升醫院跨科護理師自殺風險評估能力、臨床病患心理健康求助行為,以及大學生壓力管理影響因子探討。她亦將研究成果延伸至大學通識教育,自2014年起開設創新之「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大學通識課程,積極培育大學生成為生命守門人,守護校園心理健康。近五年內已有逾30篇同儕審查之國外學術期刊論文(第一或通訊作者),同時積極發表有關自殺危險因子(情緒障礙症、老人自殺、媒體影響力、網路霸凌等)、自殺保護因子(自殺風險評估、自殺防治醫學教育等)以及心理健康相關主題文章。

李明濱 教授

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現任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及職能治療學系、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教授、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兼心身醫學科主任、衛生署「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醫學教育》雜誌主編。

曾任中華民國精神醫學會理事長、亞洲暨大洋洲醫師會聯盟(CMAAO)會長、世界醫師會(WMA)醫學倫理委員會顧問、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臺北市醫師公會顧問、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臺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等。

曾經榮獲總統府建國百年授勳專案三等景星勳章、行政院衛生署二等獎章、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貢獻獎,並六度獲選臺大醫學院教學優良教師、二度獲選臺灣大學教學傑出教師及教師社會服務傑出獎。他推動臺大跨科整合的照會醫學制度和醫學教育改革,921地震後更積極成立「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及「臺灣自殺防治學會」以整合精神醫學資源,在臺灣身心醫學領域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發表學術論著五百餘篇。

   
◆◆◆ 前期電子報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