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期. 發報日:2009/06/03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大家好嗎?端午節剛過是否發現自己悄悄胖了?因為粽子真的是減重者的大敵啊!這週最重的健康生活法就是週日來聽聽王明勇老師的健康講座,為自己的身體打好基礎喔!

還有呢,針對每日飲食的內容,這期電子報將揭露更多令人驚訝的內幕,上回請大家瞧瞧自己的購物籃,請問真的有做到嗎?現在就來勾選一下,以下哪些東西常常出現在你的購物籃裡呢?!

 

□商品中含有陌生、念不出來、五種以上及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成分。
□各式零食(正餐以外吃的都算)和汽水。
□微波食品和冷凍食品。
□蔬果汁、運動飲料、優酪乳、罐裝咖啡。
 

如果以上你都打勾的話,請小心你可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候選人了,但是為什麼這些「食品」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這麼大的隱憂?因為這些「合成食品」其實含糖量已經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至於原因是什麼,就聽聽麥可•波倫《食物無罪》裡的專業說法吧!

 
時間:6/7(日)14:00~16:00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10樓會議廳
時間:6/13(六)14:00~16:00
地點: 無毒的家 嘉義林森店
  更多消息
點此可下載活動報名表哦!
西方飲食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充滿了會欺騙人類感官的食品!
讓你「口齒留香」的茶飲,其實都添加了「茶精」!
 

之前提到曾祖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吃,有朋友告訴我說,如果遵守這一項的話,突然發現超市裡面有一大堆東西,她都不能買了。但是我說,最厲害的法則在這一期才會公布,我想以下這個條件才叫嚴苛哩!

商品中含有(A)陌生(B)念不出來(C)五種以上(D)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成分不要吃!

以上所列出,包括最後一項條件並非全然不好,現在卻是高度加工食品的正字標記,符合任一條件的東西,已經淪為食物商品,不再是它們所號稱的原來食物。

以麵包為例,這是一九三八年仿製法特別提出來代表「眾所周知的傳統食品」的其中一項。曾祖母可能會告訴你,傳統麵包的材料只要麵粉、酵母、水和一小撮鹽,簡單得超乎想像。可是我現在一一列出美國麵包大廠莎莉公司「莎莉鬆軟全穀白麵包」所有的成分。

營養添加漂白麵粉(小麥粉、麥芽大麥粉、菸鹼酸、鐵、硫胺素(維他命B1)、核黃素(維他命B2)、葉酸)、水、全穀類(全麥麵粉、糙米粉﹝米粉、米糠﹞)、高果糖玉米糖漿(我在這裡!)、乳清、小麥蛋白、酵母、纖維素。以下各成分約佔產品百分之二或低於百分之二:蜂蜜、硫酸鈣、蔬菜油(大豆油與/或棉花籽油)、鹽、奶油(含鮮奶油與鹽)、麵糰調整劑(含有以下一種以上成分:單酸與二酸甘油酯,乙氧基化單酸與二酸甘油酯、抗壞血酸、酵素、偶氮二甲醯胺)、瓜爾豆膠、丙酸鈣(防腐劑)、蒸餾醋、酵母營養劑(磷酸單鈣、硫酸鈣、硫酸胺)、玉米粉、天然調味劑、β胡蘿蔔素(色素)、維他命D3、大豆卵磷脂、大豆粉。

這條加工繁複的「麵包」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它也許過了曾祖母這一關,還是過不了第二關。第一:成分陌生(單酸甘油酯算聽過,不過乙氧基化單酸甘油酯是什麼玩意?);第二:念不出來(偶氮二甲醯胺,念出來看看!);第三點,成分超過五種(超過三十六種了!);第四點,含高果糖玉米糖漿。如果不是FDA多年前放水,今天莎莉鬆軟全穀白麵包就不能自稱「麵包」了。

食品科學給的答案,就是全穀白麵包。麵包裡因為有少量全穀類,吃起來沒辦法像一般白麵包入口即化,不用嚼馬上變成葡萄糖,所以科學家要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和蜂蜜來增加甜度;此外,真正的全穀麵包有特殊的重量和口感,科學家便想到用瓜爾豆膠和偶氮甲酸胺之類的「麵糰調整劑」,讓成品的質地與超市白麵包相仿;最後,科學家又加入幾種因變種而白化的小麥,總算讓這個神奇麵包出現效果特佳,有如死亡般的蒼白外觀。有誰會想到這個神奇麵包竟會變成美學與味蕾上的完美象徵,成為讓所有麵包師傅心生嚮往的烘焙界蒙娜麗莎?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根據哈佛經濟學家的計算,美國人在這二十年間額外攝取的大量卡路里幾乎都來自吃零食。我不需要再強調這些零嘴都不是蔬菜和水果(連我參加的那場營養學會議都不供應這些),也不必重提食品分量變大了,零食都是添加欺騙味覺的調味品,以及由精製碳水化合物、反式脂肪、玉米糖漿和鹽混合而成的商品。

伙食費佔所得比例降低的同時,醫療費用也提高,這只是巧合嗎?美國人在一九六○年的伙食費佔收入百分之十七點五,醫療支出佔國民所得百分之五點二。但是到了今天,情況出現逆轉,伙食費降至百分之九點九,而醫療費攀升到百分之十六。這不禁讓我想到,與其花錢看病,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買貴一點但比較健康的食物。
如果只要「吃有機食品」就好,事情就不會那麼麻煩了。經過有機認證的食品賴以維生的土壤吸收的是有機物質,而非合成肥料,成長環境的確是相對健康。總之,「有機」值得肯定,但不能成為判斷食物優劣的主要考量。現今的超市充斥著有機加工食品,從健康的觀點來看,只能說比用傳統方式產生的同質產品稍好一點。
我們不清楚肉品當中的那些物質(飽和脂肪?鐵質的種類不對?肉品處理和烹煮時產生的致癌物?)對我們有害;答案可能單純因為多吃肉就少吃蔬菜的關係。不過吃太多工業化生產的肉品的確會讓人體暴露過多的飽和脂肪、omega-6脂肪酸和生長激素。位於食物鏈最上層的肉類有好處也有壞處。它是環境中多種營養素的累積與濃縮,同時也包括多種毒素。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新書預告搶先看
囊括紐約時報等8大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掀起全美飲食革命的話題巨作!
食物無罪-
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

★橫掃出版家週刊、邦諾書店等全美12大暢銷排行榜!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評價破百!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只買好東西》作者】朱慧芳【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黃仁棟【《全食物密碼》作者】陳月卿【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陳秀枝【飲食作家】葉怡蘭【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健康推薦!
隨書限量附贈: * 統一聖德科斯膠原蛋白液6折優惠券!
  * 統一聖德柯斯天然蔓越梅+天然C組合6折優惠券!
----------------------------------------------------------------------------------------------------------

本書將一舉揭穿營養學的國王新衣,告訴你食品界令人震驚的幕後事實,
以及真正的食物被營養主義淹沒的真相! 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現在的食物供給不虞匱乏,然而大部分的人所吃下肚的,卻都不是真正的食物。愈來愈多的人每餐食不知味,或者草草了事,這不能叫做「吃」食物,而只是在消費「看起來像食物的可食物質」。
那些非天然、而是來自食品科學的產物,最大的特色就是號稱健康,卻正足以昭告天下它們最不健康。今日的飲食型態,已演變成輕食物而重營養素,在過去幾十年間,母親們已經喪失了晚餐菜色的決定權,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和食品行銷商,以及兩者通常會形成的聯盟。
假如真正的食物要站出來替自己辯護,那麼它們要反抗的對象,一個正是食品產業,另一個則是營養科學!這兩個投機者抓住一般人不知道「要吃什麼」的弱點而大發利市。諷刺的是,那些號稱權威的營養建議,不但毀掉了美味的餐點,還讓我們變得更加多病、癡肥!
那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呢?飲食文化的研究權威麥可•波倫在本書中提出了全新的答案,並提供了簡單的衡量標準,包括:不會壞的東西千萬不要吃;商品中含有陌生、念不出來的成分千萬不要吃;食物買貴一點,吃少一點;吃正餐,並且慢慢吃……等等,幫助你重新學習正確的飲食方式,讓「吃」再度變成一件值得享受的事!
---------------------------------------------------------------------------------------------------------------------------------
來自國外的超佳讚譽!

「波倫易懂卻又一絲不苟的研究,對認真看待食物的人,都會是不可或缺的讀物!」──【波士頓環球報】

「波倫成功地讓你反覆思考,你堆在雜貨店的推車或盤中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令人大開眼界、改變對食物慾望的一本書!」──【波特蘭論壇報】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簡練卻言之有物,就像『食物』,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紐約郵報】
「《食物無罪》以波倫一貫刺激人心的內容,以及連結各個論點時的清晰與聰明才智而寫成!」──【西雅圖日報】
「波倫以清晰易懂的風格及充滿創見的研究,證明了自己足以成為現代論證食物最可敬的人物之一!」──【金融時報】
「令人印象深刻的功績!波倫已成為罕見具備正直特質的說服者,卻又兼具公眾影響力!」──【書籍論壇】
「假如二○○六年的《到底要吃什麼?》沒將波倫的名聲鞏固成卓越出色的環境記者,那麼《食物無罪》絕對會做到這件事!」──【身體與靈魂雜誌】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一九五五年生於紐約長島,加州大學英語碩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長期專欄作家,以及柏克萊大學新聞系教授。
他專精於食物本質的探討,包括食物鏈、消費文化、營養素等等的演變,在全美掀起了熱烈討論,也改變了無數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在本書中,他更進一步讓我們知道如何從每一餐開始做出改變!
麥可•波倫另著有五本作品,其中包括《到底要吃什麼?》和《慾望植物園》兩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他現在與畫家妻子茱蒂絲•貝澤以及兒子以撒住在舊金山灣區。

*麥可•波倫英文官方網站: www.michaelpollan.com

 
 
◆◆◆ 回顧前期電子報 ◆◆◆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