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期. 發報日:2009/05/14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大家健康喔!嗯,這句問候語真的很重要啊,因為小編之前才莫名其妙的開了刀,因為一個奇怪的發炎囊腫,結果吃了18天的抗生素+4公分的開刀縫線+兩星期痛跟癢的折騰,所以小病小痛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啊!

大家都知道沒事別上醫院,因為這次開刀,知道自己血糖偏高實在很嚇人,但是心臟內科的「權威醫生」只是開藥,然後告知兩星期後再來測血糖。走出醫院的我卻很疑惑:難道這套醫療系統是這樣操作的嗎?後來知道,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是糖尿病的候選人,到底我們的飲食法出了什麼問題?這真是醫生真的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啊!

更嚇人的是,剛好手上編輯了這本《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才知道,我們其實吃進了一堆號稱食物的合成食品,而大量的糖精和精製的碳水化合物造成了血糖過高的現象,而這群人接下來又變成醫療系統賺錢的來源!《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這本書真的解開了我許多的疑惑,作者麥可•波倫一舉揭發了營養學和媒體說的假面,提出有效的飲食法則,建議你現在就檢查一下自己的血糖,以免慢性病已經悄悄找上你囉!
 
5/14(四)14:00~16:00 / 無毒的家 中華店
5/17(日)14:00~16:00 / 高雄蓮潭國際會館
6/7(日)14:00~16:00 / 台北市立圖書館10樓會議廳
6/13(六)14:00~16:00 / 無毒的家 嘉義林森店
 
 
★醫生真的不會告訴你……★
 

在過去,「食物」是指可以吃進嘴裡的東西,但今天各大超市擺出成千上萬種可以吃、看起來像食物的東西來混淆視聽,我們真的不得不提防!

那些源於食品科學的新產品,總是包裝得美美的,還有健康訴求加持,讓我不禁提出一個有點反直觀的意見:如果你關心自己的健康,最好避免去吃那些自誇健康的產品。理由?因為某項產品如果宣稱健康,正是不打自招,在暗示你它其實是不健康的,不是你該吃的東西。我說事情不單純,現在馬上看到了吧!

現在的人對食物困惑到認為有必要去找一名記者、營養學家、醫師,或參考政府公布的食物金字塔,請教對方人類日常必要行為這麼基本的問題,這在我看來是很特殊的現象。我在想,有其他生物對於自己吃什麼而去尋求專家意見的嗎?當然,身為雜食動物(指所有在大自然生長的東西幾乎都吃,也必須吃各種食物才能攝取到維持健康所需養分的生物),「吃什麼」這個問題,也許真的是比……假設跟牛相比,要來得複雜。

但話又說回來,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這個問題通常也不用靠專家,就能夠自行摸索出答案來。我們依循的準則就是「文化」,這其實是把母親美化之後的統稱。吃什麼、吃多少、按照什麼順序吃、配什麼吃、何時吃、跟誰吃……等問題,史上早就有了定案,也沒出現過爭議或困擾,一代一代地從母親傳給孩子。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間,母親們已經喪失了晚餐菜色的決定權,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和食品行銷商(通常兩者會形成不健康的聯盟),有時是朝令夕改的政府,不管在飲食建議量、標示或食品金字塔,總是一變再變,立場搖擺。想想看,我們這一代大部分的人都不再吃母親小時候吃的東西,甚至也放棄了我們小時候母親餵我們的東西。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是很不尋常的狀況。

讓美式飲食的變化停不下腳步的背後力量究竟是什麼?其中的一股勢力,正是來自價值三百二十億美元的食品業,這個產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成長。另一股勢力則是立場永遠不會一致的營養學。看你怎麼想,有人認為這也許是探索飲食與健康知識新視界的過程,我的看法是這個學門本身就有缺陷,懂得少卻不敢面對現實。

把祖父母那一代的飲食文化逐出餐桌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在六○年代開始把動物油脂視為洪水猛獸的官方科學意見。再加上食品業者從中推波助瀾,因為如果照我外婆樣樣自己來的節儉煮菜方式,油在家裡自己榨,生意人就沒得賺錢了。所以業者刻意利用所謂的「先進科學知識」來為產品背書,向我母親這一代人,成功地推銷今日反被視為洪水猛獸,讓人賠上健康的氫化植物油。

今天我們接收到看似鐵證如山的飲食與健康的關連,遲早會因為更新的證據出現而全部崩盤。舉最近的例子,根據二○○六年發布的消息,一向被認為可預防癌症的低脂飲食,也許根本沒有防癌功效!

人們長期以來對膳食纖維有助預防結腸直腸癌的觀念深信不移,但在二○○五年,我們才發現這可能不是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所做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吃魚對心臟有顯著的好處(還可能因為吃下汞污染魚而傷害腦部);另一方面,哈佛大學版的結果則是讓人充滿希望的好消息:每周吃兩份魚(或吞幾顆魚肝油丸)可以讓心臟病發作致死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難怪omega-3脂肪酸逐漸替代燕麥麩之姿嶄露頭角。

食品營養學家汲汲營營地想將魚油和海藻油,加進人類飲食上立於不敗地位的麵包和麵條、牛奶、優格和起司等,相信這些主要食品很快就會以健康的「魚」為訴求出現在市面上(希望大家還記得前面講的,營養學理論善變的習慣)。

「吃什麼?」這個最基本的問題會變得如此複雜的前因後果,跟食品工業、營養學和新聞業(嘆息……)的制度脫不了干係。這三個行業正是靠著雜食性的人類對基本問題感到大惑不解才能大發利市,雖然人類從進化早期到現在一直都生存得很好,完全不必靠專家指引,但這樣一來,食品公司賺不了錢、營養學家會失業、報社編輯或記者就寫不出精采報導,(也許包括消費者自己,有誰重複聽到『請多吃蔬菜水果』不會覺得無聊的?)。

因此,這場科學大陰謀就像烏雲般遮蔽在最簡單不過的營養問題上空,讓所有利益相關者雨露均霑,然而最應該從營養建議中受惠的社會大眾和我們自己的健康,卻得不到半點好處,更別說享受吃的樂趣。其實膳食建議專業化的風潮最令人詬病的,就是人們沒有因此變得比較健康!相反地,正如前段所提到,人們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得到的營養建議(特別是說服大家以碳水化合物取代飲食當中的油脂,低脂高糖的飲食反而危害更劇烈),有一大部分都讓我們變得更不健康、也更加肥胖!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美國人的十大死因當中,有四項是跟飲食有確定相關的慢性病症: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中風和癌症。讓大部分美國人死於慢性病的直接導因,正是食品的工業化,包括愈來愈多高度加工食品與精製穀類、用化學藥劑進行大規模單一動植物栽培、經現代農業製造出的糖與油脂產生的大量劣質卡路里、原本多樣的人類飲食只縮減到剩下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屈指可數的幾項主要糧食。
營養學的作法是傾向修補西方飲食的漏洞,不停地去調整營養素的分量(比如減少油脂、提高蛋白質等)和強化食品的加工程度,完全不對核心價值提出質疑。在某種程度上,西方飲食是靠營養主義來穩固其地位,因此我們當然不能期待營養學發揮顛覆或挑戰的功能。
打著低脂、零膽固醇、高纖……等招牌的產品,像蒲公英種子爆開一般,紛紛落在超市走道的兩旁。美奶滋、麵包和優格以前的成分標示,通常只有簡單的二、三項,現在多了長長的一串添加物,在過去無知的年代,這樣的東西會被叫做「攙假」。很難想像一般被人類飼養的食用動物也會隨著營養潮流來做飲食調整吧!
最近總算有些幸運兒得到「優質營養品」的行銷待遇,那就是石榴中的抗氧化物被發現具有預防癌症和勃起功能障礙的好處(在過去,因為石榴的果粒要剝開來才能吃,很多人怕麻煩就跳過不吃);另外,以前被認為只會使人變胖的胡桃,其實內含的omega-3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對每個身陷營養潮流的人來說,至少有一點值得慶幸: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只要是植物性食物,幾乎每一種都具有抗氧化作用。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新書預告搶先看
囊括紐約時報等8大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掀起全美飲食革命的話題巨作!
食物無罪-
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

★橫掃出版家週刊、邦諾書店等全美12大暢銷排行榜!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評價破百!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
 【飲食作家】葉怡蘭健康推薦!
隨書限量附贈: * 統一聖德科斯膠原蛋白液6折優惠券!
  * 統一聖德柯斯天然蔓越梅+天然C1組合6折優惠券!

本書將一舉揭穿營養學的國王新衣,告訴你食品界令人震驚的幕後事實,
以及真正的食物被營養主義淹沒的真相! 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現在的食物供給不虞匱乏,然而大部分的人所吃下肚的,卻都不是真正的食物。愈來愈多的人每餐食不知味,或者草草了事,這不能叫做「吃」食物,而只是在消費「看起來像食物的可食物質」。
那些非天然、而是來自食品科學的產物,最大的特色就是號稱健康,卻正足以昭告天下它們最不健康。今日的飲食型態,已演變成輕食物而重營養素,在過去幾十年間,母親們已經喪失了晚餐菜色的決定權,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和食品行銷商,以及兩者通常會形成的聯盟。
假如真正的食物要站出來替自己辯護,那麼它們要反抗的對象,一個正是食品產業,另一個則是營養科學!這兩個投機者抓住一般人不知道「要吃什麼」的弱點而大發利市。諷刺的是,那些號稱權威的營養建議,不但毀掉了美味的餐點,還讓我們變得更加多病、癡肥!
那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呢?飲食文化的研究權威麥可•波倫在本書中提出了全新的答案,並提供了簡單的衡量標準,包括:不會壞的東西千萬不要吃;商品中含有陌生、念不出來的成分千萬不要吃;食物買貴一點,吃少一點;吃正餐,並且慢慢吃……等等,幫助你重新學習正確的飲食方式,讓「吃」再度變成一件值得享受的事!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一九五五年生於紐約長島,加州大學英語碩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長期專欄作家,以及柏克萊大學新聞系教授。
他專精於食物本質的探討,包括食物鏈、消費文化、營養素等等的演變,在全美掀起了熱烈討論,也改變了無數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在本書中,他更進一步讓我們知道如何從每一餐開始做出改變!
麥可•波倫另著有五本作品,其中包括《到底要吃什麼?》和《慾望植物園》兩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他現在與畫家妻子茱蒂絲•貝澤以及兒子以撒住在舊金山灣區。

*麥可•波倫英文官方網站: www.michaelpollan.com

 
 
◆◆◆ 回顧前期電子報 ◆◆◆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