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期. 發報日:2009/05/20
* [ 真健康官網 ] * 訂閱相關電子報
健康開講 | 健康動起來 | 健康話題 | 健康小常識 | 健康寶典 | 健康達人
 

請問,檢查自己的血糖值了沒?原來隱性高血糖的大有人在啊,但是為何我們會得到這些慢性病呢?原來這一切都是「低脂高糖」飲食法造成的!

讀了麥可•波倫的《食物無罪》一書後,才發現我們不自覺的跟著所謂營養學說來改變飲食,但是事實證明,之前大力鼓吹的健康吃法,沒幾年又被顛覆的現象一直存在,那我們到底要吃什麼呢?

麥可•波倫提倡要大家做回真正的「雜食性動物」,但是你一定很好奇,難道我們不算雜食嗎? 麥可•波倫提出了關於飲食的真相:其實我們多半只吃進了四種主要的作物!而更糟的是,這些作物的營養價值持續降低中!

這些關於食物的真相很嚇人,但是事關自己的健康,不願面對真相的態度可就不太好囉,當然這期電子報也會和大家分享為何「有機作物」會對你比較好的原因,而《食物無罪》本書想強調的是:請你抓回飲食的主導權和吃的樂趣吧!

對了,本書可是獲得【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只買好東西》作者】朱慧芳•【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黃仁棟•【《全食物密碼》作者】陳月卿•【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陳秀枝•【飲食作家】葉怡蘭•【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等國內各界九位有機樂活達人的重量級推薦呢!
 
時間:6/7(日)14:00~16:00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10樓會議廳
時間:6/13(六)14:00~16:00
地點: 無毒的家 嘉義林森店
  更多消息
點此可下載活動報名表哦!
★想想:你只吃進空有熱量卻沒有營養的一餐嗎?★
 

超市裡擺滿形形色色的各式商品,蒙蔽了大家的耳目,讓我們察覺不到現在吃得到的食物種類正在減少。在過去一百年當中,工業化農業只願意選產量高、最好是可以用機器收割和加工的品種(通常也都取得專利)。在商業化考量下,人類淘汰了成千上萬種動植物。今天在美國種的綠色花椰菜,有一半是以產量大聞名的「馬拉松種」(marathon)。另外,美國的雞肉大部分是單一品種(Cornish cross),火雞更是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是廣胸白火雞。

現在的農場只看得到玉米和大豆。因為這兩種作物是自然界裡面,把陽光和化學肥料轉化成碳水化合物(玉米)和油脂與蛋白質(大豆)效率最高的能量轉換器。農業景觀的簡化,直接造成飲食內容的簡化,今天餐桌上的男女主角正是玉米和黃豆(驚訝嗎?)你也許不相信自己正在大量消費玉米和大豆,不過看看這個數字:你吃的蔬菜油百分之七十五是大豆製成的(約佔每日總熱量百分之二十),甜食當中用的糖,有一半是來自玉米(佔每日總熱量百分之十)。

食品業者的作法是在便宜的原料中添加營養素。業者的腦筋都用在如何把這兩大作物分解後做成化學積木,然後重組變成無數的包裝食品。結果就是每一名美國人每天會從玉米攝取五百五十四卡熱量,大豆二百五十七卡;再加上小麥(七百六十八卡)和米飯(九十一卡)。這麼一來,人們的胃裡已經沒有地方再裝其他的東西了。

光是這四種作物就佔了人們攝取總熱量的三分之二。過去的人吃的食物種類高達八千多種,其中有三千種還相當普遍。古今一對照,可以發現人類的飲食內容被極端簡化的現象。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人是雜食動物,要維持健康必須攝取五十到一百種化合物質和元素來支撐。我們依賴玉米、大豆、稻米和小麥這四種作物的程度之深,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工業化農業貪得無厭地從土地大量掠奪營養素(卡路里),食物產量雖然大增,但品質下降的趨勢卻愈來愈明顯。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官方從一九五○年代追蹤記錄的四十三種作物,營養價值持續地降低。各種食物的作用從五○年代起,像鐵、鋅、鈣、硒等,都降了一成以上。講得更具體一點,要吃到一九四○年一顆蘋果提供的鐵質,現在要吃三顆才行;今天要攝取到足夠的每日鋅建議量,要比一百年前的人多吃七條麵包。

目前至少有三成的人有營養不良的毛病!體內缺乏維他命C、E、A與鎂,問題倒不完全出在沒吃夠營養含量變少的天然食品,而是吃了過多空有熱量(沒有營養素)的加工食品。不僅如此,食物加工廠用的,也是營養價值一直在降低的原料;即使吃的是天然食物,每一卡路里所含的營養素也都比以前來得少。

美國農業部最近發現,小麥經過一百三十年的「改良」(這段期間每英畝產量翻了三倍),鐵質含量已降低百分之二十八,鋅和硒的含量也都降了約三分之一。無獨有偶,現代荷蘭乳牛產的牛乳(日產量也是一九五○年的三倍)在油脂和其他營養素含量方面,也比傳統「未加以改良」,如娟姍牛、更賽牛和瑞士黃牛等品種大為減少。

一九八○年開始,美國每一名農夫每日生產量提高六百大卡。糧價也同時下降、食物分量大增,很自然地讓大家吃得比以前更多,每日攝取熱量比一九八五年高出至少三百卡。不過這多出來的部分是哪些熱量?幾乎有四分之一是來自添加在食物裡的糖(多為高果糖玉米糖漿);另外四分之一來自添加油脂(多為大豆油);百分之四十六來自穀類(大多為精製穀類);蔬菜水果提供的熱量非常地少(百分之八)。一九八五年以來,人們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添加物佔了壓倒性的大宗(其中百分之九十三是糖、油、精製穀類)。雖然量大,可是除了卡路里之外,幾乎毫無營養可言。

重量不重質的飲食,在世界舞台上造就了新品種生物:吃太多又營養不良的人類!在加州奧克蘭某診所醫師提出的病例報告中,體重過重的小孩竟然身患古代才有,早就被已開發社會遺忘的軟骨病!事實上,當孩子只吃速食,不吃新鮮蔬果,喝汽水比牛奶還多的時候,這種古老的營養不良症是會再出現的,即使肥胖者也難以倖免!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缺乏營養素可能導致肥胖症!因為身體如果極度缺乏重要營養素,便會一直吃下去,希望能吃到所需的東西。即使攝取的熱量已經夠用,但如果該有的營養素吃不到,很可能抵銷正常的飽足感,讓身體持續感覺飢餓,這是得到所需營養素的生物機制。因此依數量重於品質原則建立起來的食物供給系統,存在著毀滅性的反饋迴路:劣質食物吃得愈多,人就會愈想吃!因為身體想得到那些攝取不足,看似微不足道卻至關重要的營養素。所以現在就遠離零食和汽水吧!
披著新奇光鮮外衣,每年推出一萬七千種新產品,具有三百二十億美元市場潛力的西方飲食,已經顛覆傳統,對人類進行改造,讓我們變得跟以前不同,不管吃什麼東西都必須請示科學家、媒體、政府或產品行銷廣告。營養主義的盛行本來是協助我們處理西方飲食帶來的問題,沒想到反被產業駕馭。商人利用營養主義來行銷「營養強化」的加工食品,更用它來剷除傳統飲食文化在人類社會的地位,讓速食產品獨領風騷。
雖然多數人抱著健康的權威在於科學而不是文化,但我們至少也該檢視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我們要問,科學權威指示人們去吃的東西,跟被打入冷宮的傳統權威相比,有讓我們更健康嗎?到了這個地步,答案應該再清楚不過。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如此不如接受。他們持的論點是假以時日,人類會逐漸習慣吃這些東西,在生理機制慢慢調整適應後,我們的健康便會好轉。比方說,食品科學家正在設法把omega-3微膠囊化,烤麵包時可以跟著維他命一塊兒添加。然而,有鑑於食品科學從過去到現在的表現,我實在沒辦法放心。
所謂的「適應」,如果是指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有代謝症候群、三分之二過重或肥胖、跟飲食相關的疾病成為主要死因……說服力還是非常薄弱。改變飲食環境這個說法不是隱喻,更無關適不適應。那麼,我們只好向醫療產業求助。資本主義顯然比人體更有適應的能力,把它製造的危機轉換成新的商機:減肥藥丸、心臟繞道手術、胰島素幫浦、減重手術。雖然速食讓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可是社會沒有辦法無止盡地負擔愈來愈高的成本。
【以上內容取材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新書《食物無罪》】
 
新書預告搶先看
囊括紐約時報等8大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掀起全美飲食革命的話題巨作!
食物無罪-
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

★橫掃出版家週刊、邦諾書店等全美12大暢銷排行榜!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評價破百!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只買好東西》作者】朱慧芳【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黃仁棟【《全食物密碼》作者】陳月卿【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陳秀枝【飲食作家】葉怡蘭【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健康推薦!
隨書限量附贈: * 統一聖德科斯膠原蛋白液6折優惠券!
  * 統一聖德柯斯天然蔓越梅+天然C組合6折優惠券!
----------------------------------------------------------------------------------------------------------

本書將一舉揭穿營養學的國王新衣,告訴你食品界令人震驚的幕後事實,
以及真正的食物被營養主義淹沒的真相! 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現在的食物供給不虞匱乏,然而大部分的人所吃下肚的,卻都不是真正的食物。愈來愈多的人每餐食不知味,或者草草了事,這不能叫做「吃」食物,而只是在消費「看起來像食物的可食物質」。
那些非天然、而是來自食品科學的產物,最大的特色就是號稱健康,卻正足以昭告天下它們最不健康。今日的飲食型態,已演變成輕食物而重營養素,在過去幾十年間,母親們已經喪失了晚餐菜色的決定權,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和食品行銷商,以及兩者通常會形成的聯盟。
假如真正的食物要站出來替自己辯護,那麼它們要反抗的對象,一個正是食品產業,另一個則是營養科學!這兩個投機者抓住一般人不知道「要吃什麼」的弱點而大發利市。諷刺的是,那些號稱權威的營養建議,不但毀掉了美味的餐點,還讓我們變得更加多病、癡肥!
那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呢?飲食文化的研究權威麥可•波倫在本書中提出了全新的答案,並提供了簡單的衡量標準,包括:不會壞的東西千萬不要吃;商品中含有陌生、念不出來的成分千萬不要吃;食物買貴一點,吃少一點;吃正餐,並且慢慢吃……等等,幫助你重新學習正確的飲食方式,讓「吃」再度變成一件值得享受的事!
---------------------------------------------------------------------------------------------------------------------------------
來自國外的超佳讚譽!

「麥可•波倫是被選派來成為這個國家飲食良知的寶庫!」──【紐約時報美食評論家】法蘭克•布魯尼

「對食物重製造成營養素流失的關鍵過程,做出了嚴肅、機智、令人信服的抗辯,一本敘事輕快、極有價值的書!」──【紐約時報書評家】珍娜•慕思林
「出色的一本書!引人入勝!波倫提供了現代人亟需的生活處方!」──【華盛頓郵報】
「波倫對美國食品產業、美國人體重過重、罹患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癌症等致命病因多有評論,他的貢獻有如瑞秋•卡森,提出了人類自我毀滅的歷史。製作假食物的人假如少了我們的共謀,是不可能著手其產業的,就像污染環境的人一樣。」──【紐約時報書評特刊】
「波倫搜尋大量互相矛盾的科學研究及營養學建議,在其中找到我們應該怎麼吃的真知灼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就像他欣賞的採集獵捕者,麥可•波倫鑽研我們對現代食物的疑慮,成功獲得讚賞……強而有力的宣言,絕對值得迅速攀升至暢銷排行榜龍頭!」──【克里夫蘭平原商報】
「要改變我們國家的飲食習慣,不需長篇大論的否定論述,到頭來需要的,其實正是重述飲食的樂趣,以及如何掌控自己的餐桌!」──【匹茲堡郵報】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一九五五年生於紐約長島,加州大學英語碩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長期專欄作家,以及柏克萊大學新聞系教授。
他專精於食物本質的探討,包括食物鏈、消費文化、營養素等等的演變,在全美掀起了熱烈討論,也改變了無數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在本書中,他更進一步讓我們知道如何從每一餐開始做出改變!
麥可•波倫另著有五本作品,其中包括《到底要吃什麼?》和《慾望植物園》兩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他現在與畫家妻子茱蒂絲•貝澤以及兒子以撒住在舊金山灣區。

*麥可•波倫英文官方網站: www.michaelpollan.com

 
 
◆◆◆ 回顧前期電子報 ◆◆◆
皇冠首頁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