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吃愛的孩子》很有感覺;從〈上學儀式:祝妳在家裡快樂、吃愛的行為〉這篇內文想出書名,也很有感覺。雖然是工作,但是在編《吃愛的孩子》過程中,我卻是以一種母親的心情,感同身受地在完成整本書──因為,我也是個母親,有兩名孩子的母親。
書名定了以後,有同事不解地問我那是什麼意思?乍聽之下甚至有點驚悚!不過我想,所有家有小孩的父母,看到這個書名應該都會很有感覺吧!眼前彷彿立刻浮現出一雙小眼睛期期切切地凝望著你,伸出手渴望你的抱抱親親,當然,還有小小的雙手摟著你的脖子,小嘴在你臉上頸上啾呀啾的那種軟軟癢癢,又令你幸福到想掉淚的感動。
為什麼我會想用「吃愛的孩子」當書名呢?在〈上學儀式〉這篇,Selena和老公Doch為了減輕初上幼稚園的雙胞胎女兒左左(zozo)、右右(yoyo)的分離焦慮,想出了上學前的一整套特別「吃愛」儀式:
首先,她們要和我緊緊相抱,密不透氣的擁抱,然後我得在她們的右手親一下、左手親一下,親完後,寶貝緊緊握住這分我給的愛,然後「狼吞虎嚥」地嚥下這團愛。yoyo就像是吃下一大口美食一樣,嘴裡不斷咀嚼著,最後在她胸前撇畫兩邊,意味著打開心房,然後吃下這分愛,這就叫做「吃愛」。zozo和我緊緊相擁、互親臉頰,然後親親她嘴巴剛好的高度──我的肚臍處,就可以得到滿滿的滿足。此外,她會補說一句:「快點把我的愛吃下去!」
這樣的儀式,每天早上左右要離開媽媽去學校前,都得上演一回;等爸爸送兩人到學校要進教室前,又要跟爸爸重覆一次。想到這畫面就令我很感動,因為我兒子每天和爸爸都有一套固定的「再見的話」,而我們母子之間也有一套每天固定的「愛的抱抱」,我想許多對親子間也有類似的儀式。Selena的文章提醒我,儘管愛的儀式因孩子長大而難免愈來愈簡單、短暫,但是一定不能遺漏,因為這種愛的交流,不僅像Selena寫的「足以支撐孩子在學校一整天」,也足以補充爸爸媽媽一整天的心靈能量。
當然,所有父母也都正經歷或曾經歷過,孩子睡著時(和剛睡醒時)是天使,清醒了以後搖身一變為專磨父母耐心的小惡魔。小惡魔只要一個就夠令人頭大了,更何況Selena是一次對兩個!看了〈放下那萬惡的食指〉,Selena對於大人拿食指指著孩子罵,比喻成「像是拿著尖銳的矛,用從上而下的姿態指責孩子」,頓時我心頭一驚,因為最近心煩氣躁的我正常這樣罵孩子!而在〈一體兩面,是缺點也是優點〉中,Selena在生氣過後,對動作超慢的女兒說:「假如不好的地方是黑點,好的地方是白點,那麼妳幾乎全都是白的,那一個黑點其實也不見得是黑的,有的時候它可能是白色的。」這真的很難做到,但是黑點白點的比喻提醒了我:多看孩子的優點,少去想孩子的缺點,自己也會快樂一些。
寫這篇長長的文章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因為《吃愛的孩子》正是一本讓我讀了感同身受,也獲益良多的書。你或許和Selena一樣,是個忙碌的家庭主婦(夫),也或許跟我一樣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媽媽(爸爸),但是千萬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單純片刻,除了教養規則和嚴肅管教,多加一點柔軟的詩意和浪漫,會讓自己和孩子都更放鬆快樂! |